随笔之一百九十八:《这个标题不敢恭维
近几天,云南一位扶贫女干部在村民会上讲话的视频,在网上热播。受到网友的“点赞”: “这样的扶贫工作队员才是心向国家,服务人民,敢讲真话,讲实话的好干部。向她致敬!”新华社也发文评价:“这位扶贫工作者其实是在教育贫困户,她虽然情绪激动,却说出了一些实在的道理。”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对这位对农民兄弟饱含深情、令人敬佩的扶贫干部一番肺腑之言报道的标题,却让跌眼镜:
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常常把“批评”说成是“骂”,批评人就是“骂人”。爸爸妈评孩子,是“骂孩子“;老师批评学生是“骂学生”;领导批评下属,也是“骂下属”。
不管上过多少学,学历有多高,大家都学过语文课吧? 何谓“骂”?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,才称为“骂”。
大家可以看看那位扶贫干部的讲话,从头至尾,有哪句话是侮辱人的?哪句话是粗野的?哪句话是恶意的?
“爱之深,责之切。”如果说扶贫干部讲话有些激动,那也是对一些不争气的人恨铁不成钢。 人所共知,“骂”并不是一个“褒义词”。而是一个典型的“贬义词”。
把扶贫干部的一片苦心,良药苦口,说成是“骂”,显然是用词不当,给人的感觉,显然是在“贬损”。
有人说,这是现如今时兴的“网络用语”,不拘一格。网络用语也是语言,也不能胡言乱语。话怎么说,那是你文化程度、文学修养的“名片”。 有人说,这是“幽默”。“幽默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意思。“骂人”,有趣吗?可笑吗?既不有趣,也不可笑。这不是“幽默”,更不是什么“浪漫”。
标题是文章的“广告词”。我猜想,这又是“标题党”玩的那一套,为了夺人眼球,引人入胜。目的是为了增加点击率,多赚银子。
这反映现在的文风很不正。 我经常遇到我的文章,说有“敏感字眼”,被无端地打入“冷宫”,不许公开在网上发表。我反复查看我的文章,并没有什么不当字眼。我绞尽脑汁猜了好几年了,都没有猜出来,到底哪些字眼属于“敏感字眼”。 这篇文章的标题,对一个响应党的号召,去农村实心实意、忠心耿耿地扶贫干部的肺腑之言,说成是“骂人”,难道这个字眼还不“敏感”吗?为何就能顺利地通过了严防死守“敏感字眼”的编辑这一关呢? 有人说,这是口头语言。别那么较真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