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心的人爱听慢歌:如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一点?
每天晚上零点钟,就是我们大家调侃的“网抑云时间”。虽然伤心的人别听慢歌,但在我们悲伤的时候,就喜欢听一些缓慢压抑的悲伤音乐,比如“伤心太平洋”。而不是看上去更有效的“好日子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从科学角度分析来看,伤感的人在听伤感音乐的时候,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。歌手用他自己的嗓音唱出自己的故事,会让我们有一种不孤单的感觉。当人陷入孤单状态下,人会产生许多自我怀疑,听慢歌会让人相信自己的感觉,因为其他人也会这样。
缓慢音乐会让我们自己得到认可,从而更容易理解目前悲伤的状态,更好地减轻压力。人对于喜剧和悲剧的态度,其实很早就有研究了。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,悲剧更容易让人宣泄内心的愤懑,从而更有利于身心健康。
人在悲伤的时候,如果听开心的音乐,反而会更遭。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一样,伤心的时候总喜欢有人在你身边安慰,而不是在你身边炫耀他是多么成功多么快乐。相比之下,就算在不悲伤的时候,我们也会喜欢更伤感一点的音乐。
因为相比开心快乐的音乐,伤感音乐更会打动人心。快乐的音乐其实有点无聊,而悲伤的音乐却总能引发听众的审美情绪,许多人都在享受悲剧的范围中感受美感。这也就是悲剧和喜剧的区别。在历史上留名的喜剧,总是含有悲剧的内核。
悲伤其实带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,它让人享受伤感带来的浪漫气息。在悲剧色彩下,人类更容易思考过去的事情,并得出更加积极的结果。享受伤感的存在,能让人感悟人生的意义,但请不要沉浸在伤感的气氛太久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