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:《父母爱情》平淡生活的咏叹与抒情
《父母爱情》这部电视剧为什么长年以来在荧屏上始终火爆依旧,一句话:接地气。看似鸡毛蒜皮平平淡淡的日子,却以细致入微的人性描绘,引起观众的极大共鸣,不仅父母一辈爱看,年轻一代也乐得陪着父母一起看。一部好的作品,跨越年代的鸿沟,总能以优质内容征服观众。由郭涛饰演的男主人公江德福和梅婷饰演的女主安杰,本该是八竿子够不上关系的两个人。江德福是一位年轻有为、干练果敢的海军军官,安杰则是从小养尊处优、娇媚高贵的资本家小姐,但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变迁,让这两人结合在一起。
江德福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,他和安杰不相匹配的不仅是出身,还有各自的阅历、学历以及人生态度,在结合之后的岁月里,他们打打闹闹吵架拌嘴,就成了家庭常态。但有趣的是,越到后来,两口子你成为了我,我成为了你:江德福变讲究了,安杰却变粗犷了。
《父母爱情》中,累积起日常的类似阳光、气味等琐屑、平淡、零散的生活细节。比如剧中的咖啡,它是安杰小资情调的体现,是她与江德福文化差距的一个体现,也是江德福爱安杰的一个见证。第一次江德福到安杰家做客,安杰把茶换成了咖啡,就是想看看江德福的窘态,江德福果然喝不习惯;后来两人约会,江德福也是带安杰到接待苏联专家的咖啡馆;再到后来在小岛上,江德福误解了安杰与画家夏老师在自家庭院里喝咖啡。一个咖啡细节,不动声色地贯穿全剧始终,看似并不影响故事的主线,可恰恰是类似的微妙小细节,让两人的爱情有了日常的质地。
《父母爱情》最打动人的,是剧中父母之间的爱情。剧中没有将父母的爱情唯美化,甚至一开始父母的爱情是残缺的。在那个特定的年代,安杰是出身不佳的资本家小姐;江德福虽然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,但他文化水平不高,形象一般,还离过婚。两人结婚时,江德福是出于爱意,安杰并不尽然。喜欢浪漫、具有文艺情怀的她,起初看不上大老粗的江德福;她选择江德福,或多或少有一种功利需求在里面,她想通过婚姻帮助整个家族摆脱资本家的身份,给安氏家族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。
《父母爱情》这部剧,是送给所有普通人的一堂关于爱情和婚姻的平实教育课,它打破了我们对于父辈爱情的误解,促使我们反思当代青年的爱情观,教我们洞悉美好爱情的奥秘,抚慰我们内心深处的爱情焦虑,纾解我们对于婚姻围城的恐惧。从这部剧中我们收获的是拥抱生活和热爱生活的勇气,激起我们对于的向往与追求。
这部44集的长剧,饱满丰富到让人看到欲罢不能,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和无用情节。琐碎的故事看上去无比普通,但是却又是最鲜活生动的。一部剧能突破年龄的代沟,多年来历久弥新、熠熠生辉,实属难能可贵。老一辈人看着熟悉,因为剧里的所有情节都是他们所经历过的时代;年轻人又能从平平淡淡中体会到一些如今社会最稀缺的精神财富。就像安杰对江德福说的那句话:“都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的眼神怎么还那么干净呢?这说明我生活得幸福安逸,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!”
《父母爱情》的原作小说作者、编剧刘静是山东烟台人,与《父母爱情》中的背景一样,1962年出生的刘静在海岛的军营里长大。她喜欢用读书来消遣海岛上枯燥的生活,因此激发了文学创作天赋。1979年入伍,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,八一电影制片厂原文学策划部编剧。20世纪80年始发表文学作品,多次获军内外文学奖。
刘静的文字睿智、诙谐、生动、温暖,将山东方言引用到普通话中,即便表达一个严肃的主题,也能够举重若轻。她笔下永远有着向上的严肃、清新与欣欣向荣。刘静曾立志一定要写出中国式的温暖人心的东西。她说:“我是一个军人,我有这个责任,也有这个能力,一定要把中国人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。”她希望自己的作品中能塑造一群让人喜欢的中国人,没有利益纠纷,没有打作一团,能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,散发着人性的光辉。
2019年3月,《父母爱情》的原作小说作者、编剧刘静病逝,终年58岁。不仅文学界痛悼,《父母爱情》的主演也都沉痛哀悼这位才华横溢的编剧。《父母爱情》的主演郭涛表示,感谢刘静给了他别样的表演体验,并从中明白了涓涓流水的感情是如此弥足珍贵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