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·感动瞬间】疫情随笔
来源察哈尔右翼旗融媒体中心来源: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心来源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来源: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来源: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心来源: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来源:察哈尔右翼后旗融媒体中心来源:健康时报
今晨阴雨,虽然新冠依然未曾远离,但秋雨无惧病毒已经如期而至,本来处于封控状态下的小城在寒雨淋漓中更显得寂静无声,这样的天气仿佛病毒也收敛了肆虐,我们的工作陡然安静了许多,在难得的寂静中,伴着耳边规律的雨滴声,回望一下半个月来的战疫镜像。
2022年8月2日对于察右后旗来说注定是一个能让大多数人铭记的日子,在全国已经肆虐了将近三年的新冠降临这个北部边陲之地,虽然这几年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疫情的各种消息,也不再有当初武汉时的慌恐,但这位老朋友的突如其来还是让后旗人吃惊不小,每天的谈资中自己突然成了主角,也还是有一些措手不及的震撼。由此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两年前新冠初发时医院的防控情形,其实并不遥远,也许我们一直未曾在意,而当它不期而至的时候我们依然选择了面对,选择了迎难而上。医院就是这样吧,病毒是我们的对手,也是我们的顾客,在它失去了约束的时候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去迎战。
二十年前的“非典”肆虐时,当时参与的亲历者仍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已经不多,现任的院长恰好是当时临危受命的发热医院院长,目前的几位院领导在当时也都是各条战线上的主力,二十年的岁月轮回,离合聚散,如今再度携手、共克时艰,令人感慨。而让人欣慰的是,年轻的后起之秀不输当年,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无惧无畏,完美的传承了职业的衣钵,在大疫面前展现了风采和担当。后旗虽然没有收治确诊患者,但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风险依然极大,在已经形成的传播面上,他们面对的是无处不在的未知风险,尤其是我们的采样,凌晨天不亮就出发,小区集中采完了还要挨门逐户的单采,大热的天气,穿着单薄尚且汗流浃背的我能深切体会到她们全副武装的煎熬,大半天下来才能吃饭喝水,中间没有补给。还有我们特别组建的医废收运团队,他们大多是非专业人员,临时抽调出来从事这个医疗专业以外的工作,每天15个小时的连续运转,堆积如山的医废物品被及时收集、转运,以确保社会环境的安全,甚至在人手紧迫的时候,我们的踏上驾驶室,驾车穿梭在每一个医废点上,在察右后旗的抗疫战场上形成了一道巾帼不让须眉的亮丽风景。另外我们的隔离场所救治团队,他们零距离面对病毒,没有缓冲地带,多人因为接触了确诊患者被隔离,甚至被感染。同样的后勤保障团队、诊疗救治团队,每个人都付出了超限的努力,承载了超强的重担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足可称之为英雄。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收入微薄的聘用工,都是父母身前呵护的孩子,挑起这份重担的时候没有讨价还价,没有踟蹰不前,相反他们稚嫩的肩膀已经有了担当。更有一些医务人员从防治非典到防控鼠疫,从驰援武汉到飞赴上海,一路全程走来,而今在故土的战场上再度挥戈上阵,他们的英姿一如沙场勇士,亦是风华正茂,也是显露峥嵘,大疫当前,平凡的人给我们留下的是足够的震撼。医务人员在平常是社会吐槽的对象,此刻却是社会的依靠,在危险的时候我们没有考量和计较的空间,踏入了这个行业,就意味着身不由己、就伴随着信念与责任。
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所居小区的情形,作为第一批高风险区域,居民们并没有惊慌失措,而是表现出了难得的平静,他们积极配合防控的规定,没有怨言,没有散漫,虽然是后旗第一次出现疫情,但人们普遍比较镇定,这是信心的表现,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,人民相信政府,相信这个国家。在漫长的封控中,小区有的人家断粮了,供应保障在严格的封闭环境中有些力不从心,于是楼内左邻右舍自发开始了“救援”,有些许余粮的都主动伸出援手,纷纷捐出食物用品,看着群里一条条的信息不断发出,我真切地受到了感动,其实每家的存物都不多,因为封控的突然,没有谁能储备足够的用品,在难以预料时长的坚守中,他们毅然拿出了自己仅有的食物,这些普普通通平时被我漠视的人们,此刻得到我最大的尊重,这就是淳朴,这就是患难与共,这也正是这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神髓……
突然响起的电话打断了飞扬的思绪,抬头看看,窗外的秋雨依然连绵,虽然秋季在北方并不是个受欢迎的季节,它预示着难熬的寒冬即将到来,但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与病毒的抗争未尝不是一种涤荡,秋高气爽、硕果丰盈,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我们的抗击疫情行动在经历了艰辛后也终将迎来成功。就到这里吧,放下纸笔,收回神思,祝愿抗疫早日胜利,祝福家乡繁荣如昔,也祝愿我的同事们平安!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页:
[1]